心与心相连,高校学子亲身入农户

时间: 2022-08-29 点击次数:


(来源:四川文化网 http://www.scgo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624&fromuid=239470)

深入农村,为实现“双碳”奉献力量

中国青年网四川 8月20日电(通讯员 许茹莹)“低碳生活不能停”、“减碳靠大家”,四川农业大学“三生协同振兴路,绿色低碳促发展”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于7月16日至7月30日去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灌庄村调研,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民众对双碳目标和碳排放的认知、碳的使用情况,了解双碳目标被提出后民众的生活变化及当地政府为双碳目标做出的努力。

前期准备

调研之前,实践队长召集全部成员开展实践前的准备会议,将不同的实践工作分配给成员,活动分配按照成员本人的特点进行分配,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本次调研主题:“农村居民能源使用情况而造成的碳足迹”。调查问卷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成员共同讨论出来的,确保问卷中的各类问题的合理性、人性化、平易化。确保不会涉及农户隐私问题,使得问卷调研更加具有普遍性、准确性。团队在出发之前细心检查所带装备,以解决突发问题。根据当下疫情情况和一些突发情况及时对调研计划做出调整。团队提前和村委相关负责人联系,并说明相关情况,取得支持后,开始为期14天的暑期调研。

团队依据学校对社会实践安全保障的要求,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主要安全思想,把团队成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为调研的重中之重。

调研团队通过询问村庄相关负责人员,先对平邑县灌庄村的位置、居民生活习俗、农村燃气使用大致情况等有了初步了解,为团队展开调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调研团队围绕整个村庄考察周边环境,发现大部分农户的家中均已拆除了烟囱,很多农户对住房进行了粉刷,各家各户门前停放了电动车、摩托车、轿车、货车等交通工具,还有少数农户家门外停有农用汽车、机械农机。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先进,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

实践过程

团队于7月17日正式开始走入农户调查,灌庄村天气炎热,下午时气温较高,农户一般会在傍晚和早晨外出农作。故团队选择下午前往农户家中调查。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团队在村庄住户较多的东北和西北两个方位随机抽取了若干农户进行走访调查。

调研团队成员发现,了解到村庄的电力、水资源等供应充足,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集中于养殖业、农业上,灌庄农户大部分使用蜂窝煤球作为取暖的主要资源,部分居民家中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农户对于政府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供应满意度较高。据记者了解,该村庄农户消费水平中等,除了几户刚脱离贫困的家庭,大多数都是中等收入家庭,有个别高收入家庭,因其家庭成员在外创新创业,总的来说,灌庄村居民的生活较安定,生活质量较高,各家各户的幸福指数也较高。

团队成员秉承尊重、友好的原则并且取得农户同意后,去到农户家中,礼貌友善地与农户们交谈,并在调研结束后询问农户对团队的建议,农户都对团队的实践活动表示支持。整个团队也感受到了农户们情意。经过这段时间的问卷采集,共收集到了10份完整的调研问卷,团队召开会议分析讨论,从问卷内容得知,灌庄村的农户碳排放意识较浅薄,每年都会因燃烧煤球、煤炭等造成大量碳排放,村庄的领导团队正在努力改善这一情况,积极提供天然气给居民,但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农户还没有更换天然气炉灶。村庄的领导团队积极负责,帮助农户,定期开展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会议,制定相关环保措施,提高农户低碳环保意识。

实践感悟
本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相互分享实践感悟,共同分析实践结果。在此过程中收获良多。
此次实践活动贯彻低碳理念,响应低碳号召,引发农村人民对低碳生活的关注与讨论,充分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低碳生活”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碳量较高的用品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每个人都应该为节能环保作贡献,这不仅是生活态度也是社会责任,减排不是一个活动,应该成为习惯。在这种背景下,团队通过调查研究,从多角度了解农村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调查农村居民碳生活方式。

本次活动也磨砺的成员的心性,当成员面临一些困难时,大家相互帮助,一起出谋划策,才取得实践的成功。此次活动增加了成员的韧性,展示出成员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是一次深入人心的调研。



 

上一篇:四川农业大学学子:“双碳知识小科普”活动圆满完成

下一篇:垃圾分类巡查,赋能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