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下午,1教408会议室里洋溢着浓浓的110周年校庆的欢乐氛围, 02级、03级、06级的年轻校友们带着他们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回到母校,与在座的我院学子们分享了他们的青春故事,探讨了环保产业前景,并就择业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从迷茫青年到北大学霸
他是06级的校友向皎,是一位边工作边考研的学术学霸,工作不长时间后便考取了北京大学,后求学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川农是我积累能量的地方。但最初来到学校时,我有过失落、有过郁闷,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最终走出了困惑。在一年的工作中,我更加理清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激发自己,最终考取了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北大求学期间担任过学生会主席,英语与专业拿过第一,还拿过十佳歌手季军,最终从全国几百名学子中胜出获得了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参于新加坡与牛津大学共同发起的学术项目。我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人生的规划,面对困难,走得越来越远。目前做着成都市政府文稿起草工作。”现任职于成都市政府的向皎在雅安校区报到后,听说学院会在成都校区举行和同学们的校友分享会,又专程赶来,和师弟师妹们分享他的故事,用行动证明他不仅是一个不忘本的川农大人,更是川农环境人的骄傲。
从公司小职员到环保局副局长
“我和我的丈夫都是毕业于川农并报送至川农读研究生的,我们大三开始谈恋爱,在互相鼓励中分别保送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我觉得没有认真谈一次恋爱就不算完整的大学生活。”环境工程2003级本科、2007年保送就读环境科学研究生,现任彭山区环保局担任副局长的校友李红霞的话瞬间接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面对环境生态工程2015级刘川源用自己在政府环保部门实践的经历向校友们的提问:考研究生对公务员工作的影响与专业知识在行业领域的要求。李红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我毕业后在一家很小的环保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考取了区环保局,是当时全区唯一一个研究生,虽然工作的科室工作量大,压力也十分大,但却让我拥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她建议同学们在如今环保单位急需综合性环境专业人才时,大家能争取继续深造,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对公务员还是工作,都能有一个更广阔与稳定的发展平台。
从专业达人到科研工作者
2016级的新生蒋星驰对农村土壤末端污染治理深有感触,提出了在农村现有条件下,如何去减少农药残留以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环境工程2002级本科生、2006级硕士研究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生,现就职于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田小刚校友从科研角度回答道:“现在‘土十条’颁布后,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研究与规范,要进行相对深入的学术研究,建议进到科研院所,在那里,你能学到关于土壤及一系列环保治理的技术方法并且进一步探索实验性的解决办法。”他还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注重学好专业知识,为未来打好基础,才能真正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从体育部长到董事长
2006级环境工程专业校友敬志明有着和大家都不一样的工作经历。他说,自己最初一心想挣钱,听说环境工程毕业后一年能挣十万,“填志愿时我立马选择了这个专业。”他朴实的话语让在座同学笑语连连。也出于对创业的热情,他在校期间就开始各种尝试,卖过盒饭,打过零工,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我当过包工头,做过小生意,直到在乡镇做起污水处理工作,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学环境的,最终是要为自己、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样才感受到了生活愉快与精神满足。”他敢于尝试与改变的心态让他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发展,2015年于绵阳成立四川力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他回过头来再看大学生活,感触很多:“大学期间需要多学习,干实事,在各种社团活动如创新创业的挑战杯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的灵感,朝着自己的创业目标去一点点尝试,最终把自己的业务做强做大。”
川农环保一家亲
在座谈会上,还有三位特殊的校友,他们来自都江堰校区2003级环境保护专业,他们主动赶回成都校区我院报到点,为母校庆生,并和环境学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侯芳如今从事广播电视行业,她和同学们强调的是一定要在大学每一个阶段定一个目标;郭友军十分动情地分享他了的工地故事,慢慢的回忆把大家都带入了他的奋斗故事中;作为国企公司代表苟成章做着地质勘查工作,他将所学与所做结合在一起,认真回答大家的提问。他们说虽然在大学期间是在都江堰校区求学,但是,“我们都是川农人”,大家愿意和我院的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故事。他们的言行,体现的是同为川农人的谦虚勤恳的品质,是环保一家亲的感情,就是川农大精神的现实体现。
(文/胡斯威)